|
|
会理概况 |
会理县位于凉山州正南端,素有“川滇锁钥”之称,为古丝绸南路必经要塞。全县有6个区,辖50个乡(镇),30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4527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人。县内有汉、彝等22个民族,是个多民族散杂居县。全县位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素有“攀西明珠”、“聚宝盆”、“矿产博物馆”等美称,具有矿产、农业、旅游等资源优势。
会理矿产资源以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开发价值高而著名。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有大型金属矿床3个,中型金属矿床3个,小型金属矿床61个,矿点数百个。其中以铜、铁藏量最为丰富。
农业资源得天独厚,综合开发潜力巨大。县境内气候独特,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素有“南亚飞地”之称,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生长。农业尤以烤烟、石榴、蚕桑、黑山羊最具特色,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会理向有天府“云烟之乡”的美称,所产烤烟色泽好、纯度高、阴燃保火力强、干性好,素有“卷烟味精”美誉,已进入各大烟厂主配料,年生产能力达50万担以上。会理是名副其实的“石榴之乡”,所产“青皮软籽石榴”果大、色鲜、粒大、籽软、汁多、风味浓郁,其品质在国内名列前茅,曾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食品证书;年产果量已达2亿斤以上,位居国内县(市)前列。我县还是古丝绸南路必经之地,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桑叶肥大,单产高,产茧个大、色白,单茧丝长,年产茧达1万担以上。会理黑山羊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无膻味,皮肉兼用,是四川六大优良品种之一,年存栏达70万只以上。目前,会理已被列为攀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区域之一,正在加快建设有相当规模和独特优势的烤烟、石榴、蚕桑、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基地。
会理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名胜和淳朴奇特的民族风情于一体。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四季如春的气候、秀丽明媚的风光和古色古味的建筑风韵而闻名;境内的人文景观以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遗址、县城的明清古居、钟鼓楼、城南白塔和城东白马寺为代表;自然景观以万芳斗艳、十里花海的建南万亩杜鹃龙肘山、仙人湖及东岩瀑布、西崖滴水、莲沼黎海、梅家溶洞等最具特色。大自然的天然造化、历史文化的丰厚沉淀和民族风情的相互交融,使会理呈现出独特的旅游魅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会理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获得丰收,多方面工作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四川省双拥模范县、小康县和文化先进县。2007年,全县GDP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2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531元,达到429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91元,增长22.23%。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9亿元,增长22%;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26.1%。农业总产值完成32.8亿元,增长37.93%。全县标准化种植石榴15.01万亩,产果2.01亿斤,实现果品产值3.78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增长16.3%。2007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6.44亿元,增长2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1亿元,增长33.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96亿元,增长16.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3亿元,增长9.4%。全县多年的发展使会理成为四川省的经济强县之一,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排列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前3位,连续四年获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考核类区先进县荣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