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会理简介会理石榴石榴资讯协会资讯专题报道影视视觉政策法规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石榴资讯  >  石榴信息
我国石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1-08-25 10:23:56   信息来源:会理石榴网

  石榴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果树,有“九洲名果”之称,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伊朗、阿富汗等国,西汉时候引入我国,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世界各国关于石榴的历史传说和故事很多,大多都赋予其富贵、繁荣、美丽、幸福、吉祥、神圣等含义。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大,我国石榴生产得到各层面的重视,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大,质量和品质逐步提高,贮藏和加工业也得到支持和建设,出口的大门已经打开,市场前景看好。部分地区已经把石榴产业作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业界普遍认为,石榴是许多适生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冷门项目,旅游观光农业的首选树种。

  1、石榴发展现状

  1.1世界石榴概况

  关于世界石榴原产地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石榴原产于西亚的伊朗、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地区,一种认为原产于北非和西亚等地中海周围国家或地区,普遍接受的是第一种。石榴的别名很多,古语称石榴为“迦太基的苹果”。伊朗、阿富汗、黎巴嫩、叙利亚、印度、埃及、突尼斯、土库曼斯坦、以色列、美国、日本、西班牙、法国、中国等近30多个国家均有石榴种植,其中伊朗的栽植面积最大。据伊朗官方2002年报道,到2002年底,伊朗石榴栽植面积为57,000公顷,年产量为555,000吨,年出口量为1,850吨,创汇436,000美元。1769年西班牙移民者引入美国,主栽于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州,目前其栽培技术和商业化运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石榴又被称作“地球美丽的衣裳”,是西班牙的国花、西班牙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可见石榴树。

  1.2、石榴的研究开发进展

  石榴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世界的关注,关于石榴生产栽培、贮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从未停止。

  1.2.1、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石榴生产从野生自然生长粗放管理到人工栽培精细管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真正的人工栽培是从中国西汉时期开始、到中国的唐代大量栽培,并兴盛一时。直到十七世纪,欧洲、美洲才进行规模化栽植,经过近200年探索,美国、以色列、西班牙、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才从低水平放任管理到规范化管理、商业化运作。目前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代表的石榴栽培管理、商业化运作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机械化应用、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设施栽培、有机种植等逐步成为石榴生产应用的方向。

  1.2.2、贮藏保鲜技术渐趋成熟

  栽培区域的不同,石榴贮藏的特点和技术要点也不同。干旱少雨、病虫危害少的地区生产的石榴果实,贮藏的难点在于防止失水,保持果面的新鲜。温湿多雨、病虫害多发区,贮藏的难点在于防止果面病斑扩散及果心病变的产生。随着石榴面积和产量的扩大对贮藏保鲜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者采用简易的常温通风贮放、土窑洞、地下室、瓮缸贮藏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配备制冷机械的冷库贮藏、气调库贮藏成为贮藏的主流。冷藏车、冷藏集装箱、冷藏货架等完善的冷链系统成为贮藏保鲜的方向。特别是单果膜袋冷藏技术在世界石榴主栽国普遍应用。石榴采后质量保持的四度控制技术已渐趋成熟。

  1.2.3、加工产品更加丰富

  石榴深加工产品种类很多,其中以石榴汁、石榴酒、醋及其他石榴饮品产量较大,同时还有石榴浆、石榴食品、石榴糖、果子露、保健品,护肤品等,石榴还可用作菜肴的佐料。石榴根、石榴果实外皮可以入药,石榴皮及叶中平均含有22%的鞣质,能制成鞣皮工业及棉、毛、麻、丝等工业染料。印度在石榴的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比较成功,开发的产品种类繁多、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石榴的加工产品特别是石榴汁的市场需求很大,而加工的难点是石榴除皮,靠人工除皮的成本很高,影响石榴汁的产量和效益。目前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已具有较先进的除皮机械,靠机械化批量生产石榴加工产品成为发展的方向。

  1.2.4、营养、保健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石榴的可食部分占15-40%,果实含果汁率较高(36-67%),果汁和子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现代有关科学测定,石榴果实中营养特别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卡路里为63-78,果实中含有维生素C及维生素B,有机酸、糖类、蛋白质、脂肪,以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据分析,石榴果实中含碳水化合物17%,水份70-79%,糖13~17%,其中维生素C每百克可食部分含11mg以上,含量比苹果高1~2倍,而脂肪、蛋白质的含量较少,各约0.6%,可溶性果酸0.46-0.68%,蛋白质0.226-0.317%,还原性维生素C4.23-10.27mg/100g,磷8.9-10mg/100g,钾216-249.1mg/100g,钙1.06-2.98mg/100g,镁6.5-6.76mg/100g,单宁59.8-73.4mg/100g,另外还含脂肪花青素.它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尤其是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并且含量较高。石榴树和果实还具有药用价值,经医药研究,石榴性温涩,润燥兼收剑,主治咽喉燥渴 果皮可止痢止泻,还可治疗妇科疾病, 籽可治消化不良、花瓣可止血、叶片可治眼疾、根可驱除绦虫。近年来,日本医学界用石榴的果实治疗肝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阿维拉姆教授,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就果汁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问题公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他表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脏病,石榴汁比红葡萄酒更佳。还据医学研究,石榴汁对防治乳腺癌有特效。石榴还能制成护肤品和香水,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美容护肤的时尚。

  1.2.5、消费的形式逐步分化

  随着石榴加工产品的多样化和科学研究的进步,消费的形式也更加多样,除了鲜食外、石榴饮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同时用石榴制成各种食品、保健品、护肤美容品成为热点。日常生活中石榴还用于制作蛋糕、沙拉、或用于炒菜的佐料。目前精品包装石榴成为中国人馈赠亲朋的高贵礼品。

  1.2.6、质量管理、商业化运作逐步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石榴生产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石榴的质量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石榴的消费大国,而这些国家对农产品的进口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标准,特别是有机标准要求十分苛刻,从生产过程到市场要求全程质量控制,对出口的包装,标识、产品的等级有许多限制条件。重视出口的石榴生产大国都在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了管理和服务体系。国际上对贸易的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有许多方法,产地认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产品的检测和认证又是重要的环节。同时出口检验检疫特别重要,产品的质量跟踪标识必须清楚。

  1.3、石榴生长特性

  石榴pomegranate (Punicaceae)属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干高2~3米,分枝多,常带刺,。叶狭长,对生,全缘,浓绿光亮。花为两性虫媒花,因营养状况不同而发育成正常花、退化花和中间型花3种。花色有火红、粉红、纯白、娇黄、玛瑙、纯紫、红瓣白边、白瓣红边等等,花着生于新梢顶端及顶端下叶腋间。南方3月开花,北方5月开花,花期较长,一年有3-4次开花高峰,即所谓的一蓬花、二蓬花、三蓬花。果熟期9~10月、开花到成熟需120天左右。果实萼筒与子房连生,形成果皮。果皮内通常分为6个子室,以薄膜隔开。每子室内有众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为肉质,有汁液,属浆果,富有清香味,有不同的甜、酸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石榴喜干燥、温暖和光照,要求年平均气温10℃以上。根据笔者调查,石榴在-15℃时即会出现枝干冻害,20℃ 时,平地大部冻死,-25℃时,山上山下大部分被冻死。石榴根系发达,须根多,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能力强。山地、平原、丘陵、沙滩都可以种植。石榴的根系特别发达,再生能力很强,产果量高。石榴在适宜的环境里寿命较长,生长寿命与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一般60年以后进入衰老期,但还有20年左右的结果期限。石榴,好栽易活,分蘖能力强,枝条易生根,可采用扦插、压条、分株、播种等多种方法进行繁殖。石榴适宜范围较广,抗旱耐脊薄,抗盐碱更强,PH值在4.5-8.2之间,全年≥10度的年积温超过3000度的地区均可种植。

  1.4、我国石榴分布

  我国石榴主要有五个栽培区域:陕甘豫产区,主要分布于陕西的临潼、礼泉,甘肃的文县、河南的封丘、荥阳等地(共20万亩);新疆产区,主要分布于和田地区的皮山县、策勒县,喀什地区的叶城县、疏附、疏勒县(共34万亩,挂果面积7万亩),安徽怀远产区(3万亩),山东峄城和西南产区,峄城石榴主栽区主要集中在枣庄,西南产区主要集中在四川会理、攀枝花仁和区(20万亩),贵州赤水,云南会泽、巧家、东川、会泽、禄丰、蒙自、建水等县区(15万亩),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山西运城、湖北三峡、广西灌阳有一定面积,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多为零星分布(8万亩)。全国石榴栽植总面积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共100万亩即66.7万公顷。超过了伊朗的石榴面积,居于世界第一位,在地理上主要分布于北纬23°至北纬40°地区。

  1.5我国石榴品种介绍

  石榴,学名安石榴,别名丹若、沃丹、冉若、金罂、金庞、天浆、若榴等。石榴按果汁风味、花、果皮、籽粒色泽等分为甜、酸、红、黄、绿、白等类型。我国现有品种资源160余个,其中观赏品种10余个。生产中应用的石榴品种多达70种,大体分为观赏石榴和食用石榴两大类。我国鲜食石榴品种,按其皮色可分为红、黄、青、白四类,按其风味可分为,甜、酸甜、酸三种。西安临潼“净皮甜石榴”,四川会理和攀枝花仁和区的“青皮软籽石榴”,安徽怀远的“玉石子石榴”“玛瑙子石榴”,云南巧家的“铜壳石榴”,云南蒙自的“甜绿子石榴”,“甜光颜石榴”,新疆叶城的“大籽石榴”等等,均为国内著名的优良品种。鲜食石榴传统的名品有陕西临潼的净皮甜石榴,籽粒似雪如玉,多浆,极甜;有红酸石榴,籽粒水红莹晶,味酸,还有云南蒙自县青壳石榴,四川青皮石榴,山东枣庄软籽石榴,安徽怀远白籽糖石榴,广西胭脂红石榴等。最新宣传推广的品种有西安临选一号、 西安临选八号、西安临选十四号,大果黑籽甜石榴,枣庄红石榴,山东的蒙阳红、新疆的巨籽蜜、皮亚曼1、2号、策勒1号,河南开封的大红一号,豫大籽石榴,河阴软籽、河阴铜皮、河阴花皮、大红甜、粉红甜、大白甜等。状元红(大红皮)软籽甜石榴、河南引进的突尼斯软枣等。

  观赏石榴多为重瓣,不结果或很难结果的著名观赏石榴品种有,花期特长的“千瓣白”、一枝两朵花的“并蒂榴”、柔枝细叶的“火石榴”、花朵层层相叠的“重台石榴”和四季都开花的“四季榴”等。以产果为主,兼可赏其花的石榴品种有,四川会理软子石榴、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江苏南京冰糖石榴、安徽萧县酸石榴和怀远粉皮石榴、河南辉石榴、云南蒙自大粒石榴、新疆叶城大籽石榴、北京大甜石榴、安徽玉石子石榴等。

  1.6、栽培管理技术

  近年来,我国石榴生产发展迅猛,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栽培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研推广得到重视,特别是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石榴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国石榴生产管理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标志着我国石榴产业跨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我国石榴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6.1、品种区域特色明显

  石榴栽植历史悠久、各石榴主产区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种栽培区域,虽然在国内品种的互相交流、引进国外品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鲜食石榴目前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仍为当地的传统品种。在发展传统品种的同时,各地都十分重视挖掘品种资源,选育了一批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优品种,这些新优品种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很大生产潜力。许多优良的加工品种和品系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观赏石榴品种在城市绿化、美化方面发展空间很大,新优品种引进推广取得成功、特别是重瓣的牡丹石榴、月季石榴应用较广。

  1.6.2、栽培技术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石榴栽植有2000多年,历史上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栽培管理办法,如,单干圆头整形、折枝修剪,药泥堵口等,长时间被广泛应用。近年来石榴栽培技术有所突破、新优技术得到推广普及,关于石榴新品种介绍、丰产栽培技术、优质栽培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贮藏保鲜技术的书籍、资料、光盘等种类繁多,为新优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政策的倾斜、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生产资料的丰富,我国的石榴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1.6.2.1适地栽植、合理整形修剪

  我国石榴栽植区域很广,山地、丘陵、平原、滩地均能栽植,根据我国石榴主栽区所处的地理纬度、在生产中确定了南北行向栽植,坡地栽植时坡角小于20度、土壤PH值小于8.5,纬度不超过北纬40°的基本要求。极限低温低于-20℃的地区要埋土防冻,极限低温低于-15℃的地区要进行防寒保护。同时建园栽植时还要求栽植区域符合无公害环境标准要求。近年来采用的大坑、深沟秸杆深埋、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在北纬30-40°地区提高了栽植的成活率。我国石榴目前主要推广的栽植密度是株行距3米*4米或4米*4米(肥沃地可为2*3、2*4)。间作套种的为3*6或3*5,推广的树型为单干3主枝或4主枝开心型,两主枝开心型(两主干开心型)。修剪的措施很多,主要应用的有疏、截、放、变、伤、撑、缩,摘心,抹芽、断根等措施。需要埋土防寒的新疆和田和喀什地区新疆地区多采用多主枝多主枝开心型或多主枝扇型,近年来推广的匍匐石榴多主枝双层两扇型整形修剪技术获得很大成功,提高了当地石榴的单产和和质量,普及和推广的空间很大。

  1.6.2.2,科学管理、提高座果

  石榴开花座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危害、花期气候变化都影响到石榴的开花座果,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总结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加强肥水管理、叶面追肥、花期控水;适当搭配授粉品种;提倡抓住一篷花、补留二篷花、无可奈何留下三蓬花的相关措施,掌握“三稀三密”的修剪原则,通过合理修剪、花期环割、局部断根、激素促花、疏蕾疏花、果园放蜂,人工授粉、加强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基本解决了石榴座果率低或难座果的问题。

  1.6.2.3,抓住防治点、准确用药,综合防治病虫害

  石榴病虫危害区域不同危害程度也不同,干旱少雨地区病虫害较轻,多雨潮湿地区病虫害较重。一般情况下从发芽到果实成熟,害虫主要为蚜虫,食心虫(桃蛀螟、梨小等),病害主要为干腐病、早期落叶病和黑斑病。同时危害的还有软腐病(脓包病)、炭疽病、锈病及黄刺蛾,红蜘蛛、蝽蟓、介壳虫,天牛等病虫。还有日灼和冻害、黄花、小叶等生理性病害。目前主要危害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已经掌握,用药的办法、防治的技术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各地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特别是西安临潼组建的机防队、实施的统防统治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目前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普及、农药的数量质量逐步增加的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点已不再是技术的问题,而在于投入和组织。

  1.6.2.4、推广标准化技术,提高果实品质

  为了适应石榴国际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各石榴主产区都确定了一些地方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标准化宣传、培训,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标准化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西安的《绿色石榴生产技术规程》、河南济源市的《无公害农产品石榴生产技术规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无公害农产品石榴生产技术规程》、新疆石榴的地方标准、江苏石榴地方标准、云南石榴地方标准等对推动当地石榴标准化生产发展、提高石榴商品质量创造了条件。通过标准化技术推广,石榴农药残留得到控制、特别是有机氯、高毒高残留有机磷药棉、药泥堵口现象减少,疏花疏果技术得到推广,套袋技术、生草覆盖、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叶面施肥技术得到应用,商品果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套袋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采收期多雨地区石榴裂果严重的问题。各石榴主产地在加快标准化技术推广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石榴示范园和示范基地,部分石榴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绿色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了周围石榴产地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1.6.2.5、新技术逐步得到普及,省力化栽培管理成为生产的方向。

  石榴生产最能体现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点。完全采用工业化、机械化很难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大量的生产成本集中在劳动力方面,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大,因此省力化栽培成为我国石榴生产发展的方向。目前在栽植、埋土、耕作、病虫防治方面已经有条件实现机械化。同时引进的微灌技术、防雨设施、沼液施肥、生草覆盖等省力化管理技术也得到应用。

  1.7、采收、分级

  石榴因为品种多、花期长、短枝易刺人、因此采收分级比较困难。石榴花期长,采收时期不一致,对于小面积石榴园,采收时要分次分批采收,每一次采收量较少,费时费工。石榴果柄不形成离层,不能自然摘离,需要用剪刀剪除果柄。采摘时带手套、轻拿轻放,采摘筐要垫内衬,防止果实被刺伤压伤,对于套袋的果实可连同果袋一起采摘。不同的品种分筐放置、采摘筐装量不要大于15公斤、装果不能超过三层。采摘后的果实要进行分等分级。首先拣出病虫果、机械伤果,然后按果实的重量进行分级、分级后的果实要加发泡网再装箱运输。我国石榴主栽品种区域特色明显,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大,各地在生产中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形成了当地的分级标准,无法在全国统一。对外销的石榴分级时,首先要分清品种,大果型石榴品种普遍接受的分级标准为450克以上为特级、350克-450克为一级,250克-350克为二级,200克-250克为三级,同时要兼顾果实的着色和果面光洁度,如何定级要根据市场需求品种特性来确定。

  1.8贮藏、加工

  任何水果要实现产业化发展,不解决贮藏问题将会遇到很大的风险,在面积扩大、产量增加时势必出现卖果难的问题。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石榴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贮藏经验,有带果柄挂藏,坛罐贮藏、室内堆藏、井窖贮藏、简易沟藏、塑料袋藏、塑料薄膜单果包装密封贮藏等方法。近年来冷库单果塑膜密封贮藏技术普遍应用,气调贮藏技术还在研究试验阶段。从冷库贮藏通过冷藏车运输、到进入冷藏货柜的冷链系统成为石榴贮藏的方向,也是保持石榴质量进入精品货柜和国际市场的唯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石榴面积和产量的扩大,石榴深加工业开始起步,新疆的石榴汁、石榴饮品供不应求,山东枣庄、河南河阴、四川会理、云南蒙自、安徽怀远、西安临潼、河北的元氏县也都先后开发了石榴汁、酒、醋、饮品、保健品等加工产品。加工产品的开发将会推动我国石榴产业的规模种植和持续发展。

  1.9、市场进一步拓展、商业化运作初见成效

  1.9.1良好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石榴产业持续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政策支持。世贸组织的加入、十六大提出的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建设、退耕还林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林特产费政策,农村产业化的扶持政策,以及各地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等等对于推动我国石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2宣传和市场推介

  任何水果要实现效益转化离不开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市场的开发离不开宣传。我国近年来在各地举办的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产品评优会等多种形式为各石榴主产地宣传特色石榴产品搭建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各石榴主产地也通过积极组织采取实物展示、图片材料宣传,电视报刊、网络、广告推介等形式有效地实现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如西安临潼的石榴节、攀枝花市一年一度石榴节、中国攀西石榴节、会理的“石榴一条街” 、04年9月刚刚结束的枣庄国际石榴节,云南蒙自的石榴节、包括04年新疆石榴品优会等,对于各石榴主产区的产品宣传推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石榴销售几乎遍及全国各地。2003年西安临潼有10吨鲜石榴出口日本,山东、四川、云南也有少量石榴鲜果出口国外,标志着我国石榴从国内市场的开发转向国际消费大国的市场开发。

  1.9.3品牌意识得到提高

  我国石榴生产长期处于低水平状况,但是就国内市场来说石榴的价格相对稳定,从近20年的石榴销售情况看、收购商品石榴的价格均高于3元每公斤,特别是2003年西安春节前的精品石榴出库价格达到30元每公斤,2004年全国9月份350克以上的精品石榴收购价格为4-8元每公斤。优等石榴价格均高于同区域内其他水果的收购价格,而等外果的价格低于优等果的2-3倍、甚至卖不出去。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无论是经营者或是生产者的商品意识得到逐步提高。生产者不仅重视的是产品的数量,更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和商品果率。生产上由原来的粗放到精细、产品的分级、包装由混乱到符合规范,品牌的意识得到加强,如西安临潼的“临绿”、“秦陵”牌、新疆皮山的“皮雅曼”牌,河南的“南河渡”牌、四川的“会理石榴”山东平邑的“蒙阳红”等都进行了注册登记,有些地区石榴进行了名产登记。品牌的确立提高了石榴的档次身价,精品石榴已进入超市精品货柜。精品包装的石榴已经成为礼品时尚。

  1.9.4农村能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榴产业的发展除了政府职能部门和科研推广人员发挥重要作用外,农村的种植和经营能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还是新市场的开发都离不开农村能人。这些农村能人在组织农村石榴协作组织,带动公司加农户的协议实施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能人普遍市场意识强、技术素质高、值得群众信赖,。

  2、存在问题

  2.1、支持环节存在不足

  石榴产业发展,除了有良好的政策外,还必须有一个政策落实的问题,单是有好的政策,没有好的落实办法等于没有,最关键的问题是资金的问题,资金问题是永恒的课题。政府命令,强制连片规模化种植起不到好的作用。按照亩产1500公斤的优质石榴计算,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每亩投入应在500-800元之间,作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石榴生产要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显然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而农民最缺少的就是资金。缺少了资金投入、新优品种、标准化技术无法推广,产品的质量无法提高。

  2.2、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石榴适应性较强、区域分布较广、但是并不表示石榴的优生区域很大,目前许多非优生区域内还有种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效益很低,许多非优生区还在盲目栽植,这种不考虑成本和风险的发展只能劳民伤财。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建设的加快,石榴生产的环境受到威胁、部分优产区受到工业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些老园区、树龄老化、品种退化、丰产性降低,传统的优势产区的优势面临丧失。

  2.3、宣传推介的力度不大

  大多数博览会、展销会都是政府组织、生产基地只能提供样品,想宣传的去不了,不熟悉的却去了一大帮,宣传的效果很差。由于品牌意识不强,包装标识不规范,产品很难引起市场关注,虽然宣传了却缺乏知名度。对于产地品牌和产品品牌缺乏保护意识,假冒伪劣产品充持市场,优质难优价,效应消弱。

  2.4、栽培技术有待提高

  2.4.1品种问题

  我国石榴品种繁多、区域特色明显。每个品种都有它适应的范围,南方的品种不适合北方,北方的品种在南方不能表现它的优良性状。如四川会理的大青皮在西安临潼表现为抗冻能力差、病害严重,新疆大红甜石榴在四川、云南表现为着色差,风味降低。对于广告宣传的石榴新品种也要慎重选择,如有些广告宣传的石榴品种并不是新品种,也不是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其适应性差生产中很少应用,变更名字恶意炒作。笔者认为我国石榴生产重点不在品种的快速更新,而在于适宜的优势品种的栽培技术提高,极大地挖掘该品种的固有特性。石榴生产受地理气候的影响较大,各个品种均有一定的适生、优生条件,传统栽植区均有一定的气候环境要求,据不完全调查,我国鲜食石榴主产区大多近山栽植,当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避开区域环境谈品种是一种错误的做法。我国石榴栽植区域虽然南北跨度较大,但是栽培品种的成熟期大多在中秋节前后,过分集中上市将会导致产品滞销、拉开成熟时间、是品种选育的又一方向。

  2.4.2 标准化技术普及率不高,商品果率低

  我国石榴主产区虽然在标准的制定上下了很大功夫、也认定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但是商品果率仍较低,高标准的鲜果很难形成批量销售。突出的问题是栽植密度大、整形修剪仍不规范。果农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有限的田块加行种植,不合理地间作、套种,2×2、2×3的密植园挂果后大枝封行,多头树型留头过多,都会造成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严重、果实着色差、风味降低,加上不合理套种使田间管理很不方便。我国石榴产区整形修剪缺乏标准、果农将整形修剪神秘化或自由化、你有你的办法、我有我的措施。其实植物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何地何树选择何种树型、何种修剪办法,确定留枝量包括主枝的开张角度、侧枝、枝组的分布应该把握规律。整形修剪应技术规范化、操作简易化,过分夸大整形修剪的作用,只能盲目指导生产。套袋技术应用不到位,为了提高石榴果实的商品质量,近年来在病虫害多发区、采收季节多雨区推广了果实套袋技术,对于果实病虫防治(特别是对食心虫的防治)、防止果面污染、减少农药残留、防止裂果等效果显著,但是选择果袋、套袋的时间、套袋的方法掌握的还不全面,市场销售的纸袋、塑膜袋质量规格极为混乱,套袋后果实日灼、病变、虫害等因为果袋的质量、套袋的技术不规范而时有发生。

  2.4.3 裂果现象影响商品质量

  裂果现象是全国石榴主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成熟期大量优质果实裂果造成很大损失,控制石榴裂果成为果实成熟期生产管理的难点。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是果实表面湿度的急剧变化和根系周围土壤湿度的急剧变化。急剧降雨、和干旱后大水漫灌是造成采前裂果的主要方面。我国石榴主产区除了新疆外,大多数地区在果实采收成熟期降雨量较大,在不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下,过量降雨极易造成石榴裂果,使商品果率降低。新疆地区降水很少,但是大水漫灌是其主要的漫灌方式,采收前的漫灌造成很多色艳、个大的果实裂伤,十分可惜。

  2.4.4病虫害防治仍存在问题

  石榴的病虫害防治方面仍是生产优质果的关键,因为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病虫的预测预报很重要,而我国大多石榴产地在病虫害预测预报方面没有规范的措施,防治很难准确及时。同时要进行病虫害预防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果农由于资金紧张、预防意识不强,一般是等到病虫严重的时候才采取办法,重治轻防,错过了最佳防治点。落叶后的清园工作不彻底造成病虫害连年发生,并有加重的趋势。在防治过程果农一家或几户小面积防治、用药的种类、防治的时间、防治的办法极不统一,使栽植区内病虫害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区域内已进行防治的个体小园来说防治效果不强。大多数石榴栽植区蛀果害虫仍是防治的难点,特别是在选择农药种类、用药的时间上、防治的办法仍有把握不准的现象,传统的防治办法如药泥堵口,药棉堵口所用的低成本特效药“六六六”,国家已明令禁止,而蛀果害虫的发生会出现2-3代,没有新的有效防治办法很难控制。干腐病、黑斑病是影响石榴外观和贮藏质量的顽疾,特别是干腐病在花期就受到侵染、潜伏期较长,增加了预防的难度。早期落叶病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病害,不提早防治,果实采收后褐斑病泛滥、秋季提前落叶,影响枝干营养积累,花芽分化不好。大部分园区,配备病虫防治的机械较落后、喷药速度慢、雾化效果差等都制约着防治的质量。对于出现的枝干冻害,预防措施不很得力,新栽的幼树、枝干抽干现象仍有发生。

  2.4.5施肥灌水技术需要改进

  多数石榴种植区对土壤的肥力、水分状况缺乏详细的分析,不是按需施肥、灌水而是重施氮肥,忽视有机肥和配方施肥。我国大多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下降的趋势,有机质的含量降到1%以下,而要进行优质石榴生产,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达到2%以上。大多数施用的农家肥为人畜粪便、不经过腐熟,盲目施用时造成石榴根系肥害、浪费。部分果农叶面追肥缺乏科学性,不是根据植株的营养需求、土壤的肥力状况、来确定叶面肥的种类和用量喷施时间,而是在喷施农药时一并混和喷布。有的果农每次喷药时都加入一定量尿素,往往造成氮素过量。石榴抗旱能力强,但是干旱会造成幼树停长,挂果树衰弱、果实不能正常膨大,过量灌水又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成熟期会造成裂果。节水灌溉能够控制土壤持水量的平衡,但是由于节水灌溉的微喷、滴灌设施成本较高,石榴生产中还未普及。

  2.5 示范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石榴生产离不开示范园的带动作用,但是贪大求洋的示范园仅仅只能用来装饰门面,有些示范园兼顾旅游观光、重视了旅游观光,忽视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必须具备可看、可学、高收益的功能。可以支持科研推广单位、农村技术能人建立适当规模的示范园,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引导生产潮流。

  2.6、贮藏加工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快

  我国石榴贮藏的技术有待提高、贮藏的条件比较落后。贮藏中干腐病、黑斑病扩散较快,栽培中未解决的问题带入贮藏,贮藏中的冷链系统还不完善,出库的果实在运输、销售过程易发生病变,贮藏的风险仍未消除。大量的鲜果单通过贮藏延长供应时间、来推动石榴产业化建设仍很困难,我国石榴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而国内市场的旺销多在节日,我国大部分石榴产区石榴采收供应在中秋节、国庆节比较集中,要等到元旦、春节销售,贮藏的难度风险加大,要消化大量鲜果、降低贮藏风险、推动石榴产业化发展,必须通过发展深加工产业来解决。我国通过加工来消化的石榴鲜果数量有限。

  2.7、市场营销机制不完善

  我国石榴市场营销比较混乱,除了企业参与外、经营个体、生产果农单家独户闯市场,包装互相仿制、乱挂知名品牌,早采上市、以次充好、品种混杂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加农户的形式因为相互缺乏诚信无法实施。农村的石榴协作组织机制不健全,对农户生产的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国际市场的信息不足,出口销售还缺乏经验、有些企业或个体不掌握标准、不了解生产水平,盲目签订外贸定单,要么要价太低、无法实施,要么以次充好,坑害外商。

  2.8、质量管理还需加强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变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农业部及时推行了农产品安全行动,各地市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国石榴生产质量意识不强、标准化生产起步较晚,要确保石榴质量安全仍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被认定的产地,被认证的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和完善的检测手段,很难达到标准化的要求。

  3、思考与建议

  3.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缩小非优生区域的石榴面积、保护优生区的生态环境,有目的地发展加工专用型品种。重视经过科学试验示范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2、加强市场宣传推介

  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当地石榴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加强产地保护和品牌保护的意识。支持并组织生产企业或农协组织参与各种博览会、展销会、评优会,让生产者、参与者与市场直接对话,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对接。

  3.3、实施示范带动

  加快示范推广的速度,鼓励农户应用新技术、推行标准化、扩大农民示范户,示范户的面积不要求大小,示范户的数量增大面积自然扩大。示范户要确保自主经营,注重实际效益。

  3.4、提高栽培管理技术

  继续推广标准化技术,控制栽植密度、适当配备授粉树,因地制宜确定适宜树型,简化修剪办法、控制留枝量,合理间作套种、提倡生草覆盖,提倡果、沼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科学施用叶面肥,应用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放蜂授粉和人工授粉、重视疏花、疏果技术应用。推广果实套袋技术,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治好治了,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行统防统治措施,做好落叶后的清园工作,控制病虫连年危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冻害。推广机械化应用、提倡省力化栽培。特别是套袋技术的应用应全面掌握,选择单层蜡质纸袋、慎用塑膜袋,袋底留通风口,把握花后7-8周时间,避开高温天气进行套袋,(掌握套袋流程,即套前喷药防病虫-用竹签掏除萼筒花丝-撑开纸袋套入果实-短果柄固定绑袋于枝条、长果梗顺势固定于果梗)。病虫害防治要抓住防治点、选好药、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注意农药肥料的混配技术,重视关键性病虫的综合防治。

  3.5、加强质量管理

  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的监督和市场的管理,严格分等分级,保证优质优价,调动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3.6、积极发展贮藏加工业

  石榴产业的发展潜力在于贮藏加工业,完善冷链系统实现产地到餐桌的质量保证,借鉴国外的经验提高贮藏加工的能力,开发新的加工产品。

  3.7、积极推行商业化运作

  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我国石榴生产具备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是我们出口的经验不足,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成为我国石榴出口的障碍。这就要求各石榴主产区尽快适应国际标准,从产品、包装、贮藏、运输等方面规范化管理,完成商业化运作。

  3.8、积极发展农村协作组织

  加快农村协作组织的建设、指导支持其规范化操作。发挥农村能人的带动作用,使用有威信、有素质、善管理的农村能人组织成立农村协作组、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组织实施企业及外商的定单,积极开拓市场、带动当地石榴产业的发展。
上一条信息:呼之欲出的中国石榴城
下一条信息:牡丹花石榴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