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会理简介会理石榴石榴资讯协会资讯专题报道影视视觉政策法规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首届国际石榴节
会理石榴誉满神州  攀西明珠走向世界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5-09-14   信息来源:会理石榴网
  会理是著名的石榴主产区,无论土壤、气候还是光照,都非常适宜于石榴生长。尤其是大量海拔在1300-1700米的台地和缓坡地,土质多为团粒结构好、通透性强、富含有机质的羊肝石风化土,而且地形开阔,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度适宜,成熟季节昼夜的温差大,是最适宜于石榴生长的环境。
  为发挥资源优势,把石榴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规划入手,从种植技术上把关,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果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石榴产量预计达到20.06万吨,产值达4亿元以上科 学 规 划。
       

 会理种植石榴历史悠久。为把这一富民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县石榴研究所、农业局多经站、会理县石榴协会等科技服务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会理的气候、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在2005年制定了《会理县石榴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县鹿厂区、通安区、红旗区、黎溪区的22个乡镇成为了石榴生产最适宜区和适宜区。
科 学 管 理
  针对全县大部分石榴主产区果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果品品质差的现状,县农业局按照“加强领导,向适宜区转移发展,依靠科技,狠抓管理,增加投入,提高质量,突出品牌,规范市场,拓宽经营渠道,有效实现增收”的指导思想,在冬春时节及石榴生长季节,加大了对石榴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

  冬春时节,县农业局组织石榴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石榴生产重点乡镇,对乡、村、组干部,石榴专业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和果农认真地开展了石榴冬季管理技术现场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严格地按照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会理县青皮软籽石榴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进行培训,拟定了“石榴田间管理促农增收技术要点”下发到各个石榴生产乡、镇、农户,主要内容包括:石榴园地深翻、施肥、清园,石榴的整形修剪,树冠“洗树”,树干涂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据统计,仅去冬今春,农业局就召开各类培训会61场(次),培训果农达1万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万余份。通过石榴冬季管理技术培训,广大果农学到了实用技术,增强了种好石榴的热情,掀起了石榴冬季管理的高潮。广大果农在吸取了2008年石榴生产遭受冻害的教训基础上,提高了对低温冻害的防范意识,为今年种好石榴、种出优质石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全县还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石榴果品品质。在石榴主产区重点推广石榴套袋5亿多个,安装了杀虫灯150余盏,秸秆、茅草覆盖树盘1万余亩,叶面喷施微肥2万余亩,推广使用生物农药20000亩,地面反光膜100余亩。会理石榴田间管理技术水平已走在全国石榴产业的前列。
科 学 采 收
  多年来,会理石榴早采问题始终困惑着会理石榴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遏制这种不良现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问题,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领导下,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下,制定了强有力的综合措施,要求解决石榴早采问题。一是加强行政宏观管理,把控制“早采”控制成效纳入石榴主产区、乡镇的绩效考核;二是以县石榴协会、县石榴营销协会、基层石榴专业合作社为主渠道,加大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等的宣传力度,让果农、客商人人知晓,提高对成熟采摘的认识;三是以农业局、县工商局、县公安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县石榴营销协会组成了石榴市场整顿规范联合执法组,专门负责会理石榴品牌标识执法管理和石榴市场经营秩序整顿规范执法工作;四是县农业局成立了会理石榴成熟采收信息专家组,专家组广泛深入石榴主产区,深入田间地块调查、诊断、分析,根据不同产区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并公布了早熟产区、中熟产区、晚熟产区石榴成熟采收时间; 五是县营销协会设立了24小时开通的值班举报电话,县农业局还在通皎路13公里处、甸沙关、鱼鲊等处分别设立植物检疫点进行昼夜的监控、检查,县植物检疫部门在我县交通要道,设立了6个植物检疫报检点。经过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今年会理石榴的早采、生果上市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受到果农、客商、消费者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谋 划 营 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谋划石榴果品营销方案,确保果农增产增收,今年在总结历年经验基础上,县农业局主持召开了2009年会理石榴营销策略讨论会。会议针对今年的石榴营销工作分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经过讨论后形成了8个方面的措施意见。一是各石榴生产重点园区、区农科站做好对全县境内的石榴专业合作社、石榴公司、产果大户及营销大户信息的统计,制作并向外发送“会理石榴果品货源信息”册,以便为石榴采购商提供货源信息。二是制作“致果农一封信”,告知果农科学管理、培育优果、成熟采收、科学采收、市场规则、提供优质服务环境、分级销售、精品包装、内包装规范、政府重视果品促销等举措,稳定果农心态,正确应对市场。三是在7月31日举办了“会理石榴果品供货洽谈会”,邀请省内外石榴采购商、大型果品批发市场业主到会理,组织县内石榴专业合作社、石榴公司、石榴种植大户、营销大户与之当面洽谈,以此促进会理石榴果品销售,减少中介环节,提高产区果品价格。四是收集国内果品营销客商信息,向他们传递有“会理石榴果品货源信息”册;组织石榴专业合作社、石榴种植大户参加国内各类农业博览会;县内各主要地段制作会理石榴标识牌;利用报刊、部分电视媒体对外强化果品货源信息宣传等措施,加大对会理石榴品牌的宣传。五是加强“会理农业信息网”、“中国会理石榴网”网站建设,将会理石榴产业现状、石榴品质、产区果品信息上传于网上,扩大知名度,促进果品销售。六是继续强化会理石榴包装管理,规范内、外包装,并拟在外包装设计上增加石榴果品食用方法。七是由县石榴营销协会牵头,县农业、质监、工商、公安等部门组成市场整治联合执法组,打击欺行霸市、假冒伪劣、扰乱包装市场等行为,巩固控制石榴早采成果;县营销协会、县运管所制定方案,规范石榴运输物流市场。
  目前,我县石榴果品正有序外销,每天近3500吨石榴果品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有吉)
建立石榴品种资源库
  2006年初,会理县农业局在海潮乡建立了会理石榴品种资源,将收集到的各种品系石榴苗木按照石榴种植标准定植于示范园内。
  会理建立资源库的目的有三:一是展示我国各地石榴优良品种;二是作为科研基地,收集和保存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榴品种,创建石榴基因库,为科研、培育新品种提供材料,为选育优良品种奠定基础;三是作为生产技术指导示范园,为广大种植户提供石榴生产技术指导。
  资源库建立时,共收集种植了来自山东、陕西、安徽、新疆、云南的30余个外地品种及10余个四川本地品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管理,各种品系石榴苗木生长良好,并于2007年初开花座果。
  2008年,会理继续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投入50万元用于石榴产业化发展项目,重点开展了石榴果品检测、《会理石榴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贯彻实施、会理石榴参加各种全国性大型会议及新技术的学习引进、品种资源库建设、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前期工作等。
  目前,资源库内各个优良品种长势良好,部分品种已经试花,今年已进入初结果期。(有吉)
项目助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近年,县农业局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多经项目”、“增粮增收示范工程项目”、“世行贷款水果基地项目”、“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等,加大对石榴低产地改造,加大主产区资金投入,推进石榴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2008年春,在彰冠乡、富乐乡石榴产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904.4万元。对项目渠道、渠系建筑物、机耕道、提灌站、输水管道、输变电线路、蓄水池等进行改造。项目实施后,新增石榴73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690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总额308万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342元以上。同时,也有效地涵养了水源,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近13平方公里,维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在海潮乡实施了2008年民族地区增粮增收示范工程——会理县水果示范工程项目,投入省级农业专项补助资金30万元,配套建设了园区水泥路、安装杀虫灯,同时给予果袋、生物农药补助,该项目的实施促进全县石榴朝着优质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南阁乡、果元乡实施了三州开发资金(省统筹)农牧产业化推动工程项目,投入2006年三州开发资金60万元,配套建设旱地蓄水池5口,维修建设园区道路20公里,同时给予石榴种苗补助。
  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有力地推动了会理县海潮乡、富乐乡、彰冠乡、南阁乡等优质石榴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万亩优质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8个万亩以上石榴标准化园区。(唐有吉)
专合组织助民增收 
  “崃龙村今年可产石榴600—800万斤,我们前不久召开了社员大会,坚决杜绝产生生榴果,必须成熟采摘。8月15日开始取下套在石榴上的袋子,20日就可开园了。”崃龙村石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安祥在2009年会理石榴供货洽谈会上说。
  据悉,本届石榴供货洽谈会邀请各地客商前来是为了进一步搞好营销工作,让来客与石榴专业合作社见面,进行洽谈,为他们牵线搭桥。大会将20多个石榴主产乡的石榴品种及产量、70多位客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会理各石榴专业合作社供货数量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印成资料发给各位参会人员。
  像这样的石榴专业合作社,全县共有13家,它们统一对外联系商家,统一价格,避免了商家单个杀价,降低了销售风险,为农民解决了单家卖果难、果价低的问题。同时合作社还统一采购农资、种苗,降低了农资成本,避免了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2008年全县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引导功能,带领广大石榴果农克服了低温冻害和“8·30”地震的不利影响,认真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全年共提供生产物资肥料210吨、农药13.5吨、果袋3000万只、果箱5万余个;建成石榴标准化示范园地1.6万亩,统一销售果品达3100吨;资产总额达290万元,其中自有资产170万元,会员数达1822户。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向社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采取请农业局种植能手现场讲解、组织外地参观学习、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有效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新型农民。2008年,石榴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生产和营销培训会共120余场,受训人员达9.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
  据悉,铜矿村、金星村、崃龙村、金桂村等4个石榴专业合作社,是会理县石榴标准化示范园区,种植面积达3.2万亩。在县农业局、供销社的指导下,合作社与果农签订禁绝早采承诺书,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查处采摘早果抢上市之类有损会理石榴品质的事件,使会理石榴成熟采摘得到保障。
  农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种植,实现土地产出高效化,增加了农民收入。(张德敏)
延长石榴产业链
  2008年,会理县委县政府引进四川会理果果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会理石榴进行深加工,延长石榴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同时也增加果农收入。
  公司投资3800万元,建设了4条以生产浓缩石榴汁为主的果蔬汁生产线,形成日处理鲜石榴1500吨、生产浓缩石榴汁100吨、年生产浓缩果汁300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实现产值1.2亿元。
  目前,公司依托会理特殊的资源优势,将发展种植酸石榴5万亩,打造原生态、无污染、绿色和有机的原料基地。公司还将进一步对石榴皮、石榴籽进行丹宁、石榴精油的开发。(会理仁)
积极创建全国石榴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2008年,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收到会理县人民政府“关于会理县创建全国石榴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申请”后,随即成立由中心副主任郭荣为组长的6人专家组,于7月22—24日深入会理县海潮、彰冠石榴标准化示范基地现场踏勘。与此同时,四川省农业环境测试中心的专家对全县22个生产基地乡的水、土进行了取样,(其中,水样取了6个,土样取了43个)带回成都测试,从而拉开了会理创建全国石榴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序幕。
  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是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重要措施,也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的具体行动。
  专家组通过座谈、听取汇报、走访群众、基地调查及查阅资料档案等形式,对会理创建全国石榴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认为,会理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石榴产业的发展,并把石榴作为会理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石榴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高,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战略成效显著。同意会理完善各项材料由申报期迅速进入创建期。(唐有吉)
上一条信息:会理县体育场馆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下一条信息:边关古地 川滇锁钥 红色景区